4月20日,部署在川东北普光探区的重点探井普陆3井初步放喷求产,获得每天13万立方米的高产工业气流。
这是四川盆地十多年来在陆相领域首次取得实质性突破,初步预测普光侏罗系圈闭资量1234亿立方米。这一成果将为“川气东送”工程的主气源地普光气田储备接替资源。
普光气田是目前国内成功投运的最大海相高含硫气田,产能连年保持90亿立方米。
其主力海相气藏平均埋深在6000米左右,以气井深、天然气丰度高、硫化氢含量高著称,地下天然气集剧毒和强腐蚀性与一体,开发难度大,处理成本高。
此次获得勘探突破的地层位于“普光之上”的陆相地层,埋藏深度在3000多米,气藏相对较浅且不含硫化氢,可以大大降低钻井成本,总体投资会远远低于海相含硫化氢气藏。
地质专家介绍,四川盆地是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之一,当前区域内勘探仍以海相为主,陆相研究并不热门。
现在川东北的侏罗系千佛崖组勘探获得突破,则丰富了国内地质工作者对四川盆地陆相含气层系的认识,为未来深耕这一领域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