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
上海化学工业区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于1996年8月12日批准设立,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以石油化工及其衍生品为主的专业开发区。化工区地处上海南端、杭州湾北岸,横跨金山区、奉贤区,规划面积29.4平方公里,2009年底,金山分区、奉贤分区纳入上海化工区统一管理后,管理范围扩大为36.1平方公里。
主导产业
上海化工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等产业,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异氰酸酯、国内最大的聚碳酸酯生产基地。化工区注重在“产业链的竞争”上做好文章,形成了乙烯为龙头,异氰酸酯为中游,聚异氰酸酯和聚碳酸酯等精细化工中间体和涂料、胶粘剂等精细化工产品为终端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引进国际行业巨头,采用先进工艺生产高附加值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入驻企业
目前, 英国石油化工、德国巴斯夫、德国拜耳、德国赢创、美国亨斯迈、日本三菱瓦斯化学、日本三井化学等跨国公司以及法国苏伊士集团、荷兰孚宝、法国液化空气集团、美国普莱克斯等世界著名公用工程公司已落户区内。2015年,招商引资累计达到270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00亿元,年销售收入1300亿~1500亿元,当年各类税收70亿元。化工区的建设目标是成为亚洲最大、最集中、水平最高的世界一流石化基地之一。
2、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惠州大亚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辖澳头、西区、霞涌3个街道办事处。陆地面积293平方公里,占惠州市的2.58%。海域面积(含海岛)1319平方公里,占惠州市的29.19%,海岸线63.1公里,占惠州市的22.42%。常住人口20.85万人,占惠州市的4.33%。2016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7.8亿元,增长5.8%。规上工业增加值350.3亿元,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396.1亿元,增长9.6%;工业投资206.1亿元,增长1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7亿元。
主导产业
石化产业方面,园区重点发展C2下游产业链、C3下游产业链、C4下游及炼化副产品、芳烃下游产业链以及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五大产业集群”,加强高端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项目的招商选资,优先发展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碳四、碳五等下游系列产业链项目,积极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的高端合成橡胶和合成树脂等精细化工项目。
入驻企业
石化区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荷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工及相关工业巨子进驻。
中海壳牌95万吨/年乙烯项目2006年建成投产,中海油惠炼一期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2009年建成投产。
中海油惠炼二期2200万吨/年(含一期1200万吨)炼油改扩建及100万吨/年乙烯工程项目于2013年7月9日开工建设,按照建设计划,1000万吨/年炼油工程将于2016年底建成投产,100万吨/年乙烯工程将于2017年6月建成投产,项目投产后每年将增加销售收入820亿元。
在炼油、乙烯项目带动下,有一大批石化中下游项目落户,如德国巴斯夫、瑞士科莱恩、韩国LG化学、日本三菱丽阳、普利司通,台湾和桐、李长荣等,主要涉及的产品包括丁苯胶乳、表面活性剂、ABS、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合成橡胶SBR、热塑性弹性体SBS、丙烯酸及酯等等。
3、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
宁波化学工业区地处杭州湾南岸,与杭州湾北岸的上海金山石化、漕泾化学工业区遥相呼应,处于我国长三角石化工业圈中心地区,是环杭州湾石化工业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宁波市唯一的专业石油化学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56.22平方公里。2010年12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宁波化学工业区正式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内有全国最大的镇海液体化工码头,年吞吐能力超500万吨;有全国最大的炼化企业――镇海炼化, 具有年炼油2500万吨和乙烯100万生产能力。
主导产业
园区分三期规划:初期定位是以进口初级原料深加工为主,项目重点以进口原料深加工、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工加工为主,开辟基础化工原料区,合成材料区,高分子加工区和精细化工区;中期定位是建成以镇海炼化“大炼油、大乙烯”项目为龙头,多种化工产品系列并重的现代大型石油化工区;远期定位是进一步建设大中型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努力建成具有世界规模的大型石化基地。
入驻企业
截至2014年底,园区已投产的生产性企业为118家,累计完成工业投资超750亿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到6.2亿美元。园区有全国最大的炼化企业――镇海炼化,具有年炼油2500万吨和乙烯100万生产能力。另外,已落户园区的企业还有:荷兰阿克苏诺贝尔、韩国LG甬兴、道达尔、富德能源、日本大赛璐化学和镇洋化工、巨化科技、杭州湾腈纶等。近年来,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布局宁波,也为宁波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截至2016年7月底,有4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宁波市投资兴办110个项目,总投资110.7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4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4.1亿美元。
4、南京化学工业园区
南京化学工业园位于南京市六合区,是国家级化学工业园区,是继上海之后的中国第二家重点石油化工基地,近期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化工园区将按照“世界一流,中国第一”的标准,以乙烯、醋酸、氯化工为三大支柱产业,与世界石化巨头开展深度合作。南京化工园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生命医药项目。南京化学工业园是新世纪南京经济建设的重点工程,也是中国石化集团重点发展的化学工业基地之一。
主导产业
园区目前已形成以石化、碳一两大产业链为主要支撑,新材料、生命科学与高端精细化工为重要内容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园区基础原料及大宗化学品原料品类多,产能大。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乙烯生产基地之一,全球最大的环氧产业基地之一,全球最大的醋酸及衍生物基地之一,全国最大的芳烃基地之一,全国最大的高分子材料生产基地之一,华东最大的甲醇集散中心等。
入驻企业
至2014年底累计开发产业区用地25.42平方公里,累计入园企业320家,其中外资企业109家,包括30多家世界500强、全球化工50强以及细分市场领先企业。建成投产各类企业148家,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9亿元,2014年实现产值1968亿元,销售收入1962亿元,利税157亿元。园区主要企业有扬子石化、扬子巴斯夫、扬子BP、扬子伊士曼、惠生清洁能源、塞拉尼斯、亚什兰、瓦克、沙索、蓝星安迪苏、金陵DSM、金陵亨斯迈、空气化工、林德气体、普莱克斯等。
5、宁波大榭开发区
大榭开发区于199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规划面积35.2km2,其中建设用地19.6km2,是一个以临港产业为主导、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国家级开发区。经过22年的开发建设,大榭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宁波三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宁波港的核心港区和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中转基地。大榭开发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8.5亿元。201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41.5亿元,财政总收入111.5亿元,是浙江省单位面积投资规模和产出最高的区域之一。大榭港区实现货物吞吐量8052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55万标箱。大榭拥有常住人口4.7万人。
主导产业
大榭已形成了万华工业园、中海油大榭石化生产基地、三菱化学产业园、榭北新材料产业园等集聚效应突出、竞争优势明显的四大特色产业集聚区,拥有300万吨沥青(即8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120万吨MDI、50万吨烧碱、40万吨液氯、70万吨PTA、30万吨PVC、11万吨聚醚和2.5万吨PTMG等生产能力。
入驻企业
中海油、万华化学、东华能源及日本三菱化学、韩国韩华化学、德国林德气体、德国汉圣石化、香港利万集团等一批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密集进驻,形成了万华工业园、中海油大榭石化生产基地、三菱化学产业园、榭北新材料产业园等四大产业园区。
6、扬州化学工业园区
2003年10月,扬州、仪征两级党委、政府市、县联动规划建设扬州化学工业园区。园区属于省级开发区,并于2006年5月得到国家发改委核准。园区在仪征市西南侧,东至仪征胥浦河,南至长江黄金水道,西至南京六合区,北至宁通高速公路,规划面积62平方公里,分设原料工业区、仪征化纤厂区、精细化工区、物流仓储区、公用工程区、生态建设区和生活配套区等七大区域。
主导产业
- 园区初步形成了以烯烃、芳烃为龙头,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石化物流等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
- 丙烯产业链:形成以重油催化裂解为龙头,丙烯醇、苯酚/丙酮等为支撑的丙烯产业链。
- 乙烯产业链:形成以乙烯为龙头,环氧乙烷、乙二醇、EA/EOD等为支撑的乙烯产业链。
- 芳烃产业链:初步形成以精对苯二甲酸(PTA)为龙头,聚酯、双向拉伸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生物质切片、再生瓶片为支撑的芳烃产业链。
- 高端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初步形成以芳烃为龙头的高性能纤维材料,以丙烯为龙头的精细专用化学品,以乙烯为龙头的环氧乙烷衍生精细专用化学品,以环氧树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有机氟材料等为代表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等四大产业。
入驻企业
目前,园区集聚了台湾远东集团、东联化学、大连化工、香港建滔集团、日本东丽、住友精化、大洋日酸、美国普莱克斯、英国博纳、韩国锦湖、新加坡凯发集团、珠海恒基达鑫、中石化仪征化纤、中石油昆仑天然气、中化国际、中国华电集团、中化扬农集团、辽宁奥克化学等一批境内外石化大企业。2014年,实现业务总收入1095亿元,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16亿元。
7、淄博齐鲁化学工业区
齐鲁化工区是山东省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的重要合作项目,是继上海化工区、南京化工区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第三家专业化工园区。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其中齐鲁石化公司等建成区22平方公里,新规划开发面积26平方公里,主要分为核心区、精细化工园、塑料加工区、出口加工区、仓储物流区、新材料工业园等6个功能园区。自2002年9月成立以来,化工区管委会坚持把优生态、强基础、抓招商作为加快园区建设的重要环节,良好的环境为化工区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2011年齐鲁化工区被评为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主导产业
依托临淄区石油化工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深加工产品,重点延长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碳一化工、塑料和机械加工等五大产业链。
- 重点建设环氧乙烷、乙丙橡胶、丁辛醇、环氧丙烷、丙烯腈、聚丙烯复合纸、乙丙橡胶、甲乙酮、MTBE、聚异丁烯、异戊橡胶、顺酐、1,4-丁二醇、对苯二甲酸、加氢石油树脂和高档溶剂油等项目。
- 大力发展各类改性助剂,加大原料与助剂结合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力度,突出发展工程塑料和改性橡胶。
- 重点发展合成树脂专用料、工程塑料、塑料合金中的聚甲醛(POM)、聚苯硫醚(PPS)、聚碳酸酯(PC)、聚酰胺(PA)、碳纤维,超微细体粉体材料、新型有机硅材料和为微电子、信息、能源产业配套的无机产品等。
- 在现有合成气衍生物尿素、甲醇的基础上,形成煤化工产业链。
- 以塑料薄膜、塑编制品、橡胶制品、塑料管材、化工容器、塑料专用粒料为特色主导产品,生产具有耐寒、耐热、阻燃等性能的工程塑料。
入驻企业
先后引进建设了包括美国伊士曼、英国BOC、瑞典柏斯托、美国英科、齐翔腾达等国内外大型企业。2013年,园区内规模以上企业223个,实现工业总产值1365亿元(含齐鲁石化),实现利税174.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57亿元,从业人数8万余人。C1、C2、C3、C4、C5、芳烃加工、苯酐、羰基合成产品、DO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化工塑料助剂、添加剂等产品的规模档次均居全国领先地位,部分企业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8、泉港石化工业园区
泉港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中部、湄洲湾南岸。园区规划面积29.6平方公里,按产业布局分为仙境、南山、氯碱、洋屿四个片区,已开发12.82平方公里。
主导产业
园区秉承“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理念,规划形成多元化烯烃原料产业链、C4、C5综合利用综合利用产业链、乙烯+苯产业链、丙烯产业链、苯产业链等9条产业链,已投产的有福建联合化工公司炼油乙烯一体化1400万吨/年炼油和110万吨/年乙烯项目、林德气体2套共8万立方米/小时空分装置、恒河化工10万吨/年二甲醚、泉宁化工6300吨/年重包装膜、鸿润公司12万吨/年聚苯乙烯树脂、东鑫公司6万吨/年环己酮,湄洲湾氯碱公司1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6万吨/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4万吨/年环氧丙烷、5万吨/年聚醚、4万吨/年1,4-丁二醇以及福橡公司10万吨/年丁苯橡胶、5万吨/年顺丁橡胶等项目。
入驻企业
现已入驻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中石化、林德气体、恒河化工、泉宁化工、鸿润公司、东鑫公司,湄洲湾氯碱公司及福橡公司等规模以上石化企业近30家,其中,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是由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埃克森美孚中国石油化工公司、沙特阿美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中外合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2014年石化产值突破800亿元。
9、中国石油化工(钦州)产业园
中国石油化工(钦州)产业园位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点建设的核心工业区——国家级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内,2012年8月成功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审查,成为全国第4家,西南、华南经济圈唯一一家以“中国石油化工”冠名的园区。园区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可用面积约28.6km2,目前已落户项目及在谈项目预选址共占地约15.8km2,剩余用地约14km2。
主导产业
园区以中石油千万吨炼油、华谊工业气体岛、甲醇制烯烃项目为依托,重点规划发展炼油副产品加工增值产业链、聚酯产业链、烯烃多元化产业链、磷化工及生物化工产业链等四大产业链。
入驻企业
目前,已落户石化生产企业约20家,其中外资企业3家,累计固定投资约 70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超500亿元,税收超70亿元,包括中石油广西石化公司、广西玉柴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钦州天恒石化有限公司、中电投北部湾(广西)热电有限公司、广西钦州澄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泓达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钦州胜科水务公司等主要企业。
10、武汉化学工业园
武汉化工区是武汉市最年轻的功能区,是全市四大工业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部地区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武汉化学工业区位于武汉市主城区东北部,东、北向紧邻长江,向南接东湖高新区,西至青山区,处于长江武汉段下游区域。全区规划面积71.64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1平方公里,人口6.5万人。
主导产业
武汉化学工业区形成“一核四链三集群”的产业体系。以80万吨乙烯为核心,建立碳五、碳九、环氧乙烷和芳烃4条产业链,初步形成石化产业、化工物流和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
入驻企业
目前,区内现有企业316家,先后引进了韩国SK、中石化、香港华润、法国苏伊士、新加坡恒阳、力诺集团、山东鲁华、辽宁奥克、长飞光纤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截止2014年底,全区累计固定资产投资50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