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反应釜加水1000公斤,开搅拌,加玉米淀粉60公斤,(用户可在50~70公斤之间调整,多加则稠度大,固体含量高;少加则反之,可根据下游用户对脲胶的稠度喜好,自主调节。
)
2、 待淀粉搅拌均匀后,停止搅拌,加入2公斤胶得宝,重新启动搅拌,开始升温。
(此步骤一定要确保胶得宝完全加入溶液中,注意不要粘到釜壁上,造成工艺比例的不准确。
)
3、 在85℃左右停止加热,自升温到87℃~90℃(以此温度为准),保温反应15-20分钟。
4、 开始降温到50℃以下,胶得宝脲醛树脂添加剂完成。
三种加入方式的工艺特点以及如何选择:
1、 在投料初期,与各种原材料同时加入:淀粉胶与脲胶的各种原料共聚的时间长;它参与了脲醛的全部反应过程,所以形成的胶体均一度好、粘接力好、保存期长、共聚程度高;比调酸前20分钟加入添加剂,温度好控制,不含造成淀粉胶加完后,反应温度的下降,这种加入方式特别适合于冬天及秋末春初寒冷低温季节使用。
个别用户反映对脲胶的防水性能还有所改善。
2、 在调酸前20分钟加入,这种加入方式的优点是,淀粉胶不会影响到脲素和甲醛的加成反应,尿脲和甲醛在无任何外干扰的前提下,会形成更好的一羟甲基脲、二羟甲基脲和三羟甲基脲,这些物质形成后再与淀粉胶共同参与缩聚反应,形成高度共聚体。
产品均一度好、分子量大、粘接强度高、保存期好,适合各种工艺的脲醛树脂使用。
它的缺点是,冬季加入常温的淀粉胶,会使脲胶的反应温度下降,如果下降太多,还须再次加温,给操作带来不便。
但在其他季节,在此加入,正好为调酸降一点温,可有效缓冲缩聚反应放出的热,使整个制胶过程更加顺畅。
3、 在脲醛树脂成胶后加入,一般是降温到70℃以下加入,这种方式称之为共混,只是一种简单的物理混合,虽然胶得宝淀粉胶和脲胶匹配性很好,在此加入也不会产生分层、沉淀、凝胶以及影响保存期,在相对低比例加入时,使用效果也很好,但这两种胶毕竟没有经过共聚反应,粘接强度,初粘度等指标都较原胶有明显下降,更谈不上分子量的增加,这种方式是一种落后的方法,现在一般逐步淘汰不再采用。
(市面上一些落后的所谓添加剂还在采用此法)
淀粉作为天然的高分子物质,它极难与其他物质产生化学反应,但通过“胶得宝”作用于淀粉后,会使其形成多官能团、高活性的淀粉胶,能与脲和醛产生深层次的化学反应,形成共聚体,“胶得宝”中还特别添加了“偶联剂”,这种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可以使两种不同的胶产生胶联。
这样通过“胶得宝”一系列的反应作用于淀粉,就使得“胶得宝淀粉胶”和脲醛树脂具备了优异的匹配性,为大比例加入,提供了可能。
请先登录!